明代中期一本叫作《滇略》的书记载,仅云南一地就有与诸葛亮有关的地名、遗迹四十多处,而当地少数民族对这些遗迹仍然“畏之如天地,爱之如祖考”。那还是在《三国志演义》没有广泛流行以前。此为后话不提。
清承明制,中国版图之内民族区域自治格局一直延续下来,既尊重并长期保持了少数民族各自的语言文化、社会宗教,又能互相影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认真推究起来,影响中国至今的民族同化历史及现存民族的分布,与辽宋西夏金元时期关系极为密切,而这正是关羽崇拜形成的关键时期。
[1]1889 年(清光绪十五年)以俄国考古学者雅德林采夫为首的蒙古考古队发现了时间相当于唐代的《阙特勤碑》(Kul Tegin Inscription)和《毗伽可汗碑》(Bilga Inscription)。据介绍,两碑现立于地理坐标约北纬 47.5 度,东经 102.5 度的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旧河道及和硕柴达木湖附近,相距约为 1 公里,亦为两人的墓园区。石碑用灰色石灰岩或不纯净的大理石所刻,其旁散布着许多唐代石刻人像,墓区为唐代所建的碑庙遗址。可参王大方《沉睡千年的唐代名碑——突厥〈阙特勤碑〉与〈毗伽可汗碑〉》,载《中华文化画报》2001 年第 6期。